法律声明

秋分佐丹力159“中国粥,家之味”

2019-09-23

 

秋 分 时 节

 

 
  秋分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,秋分这天太阳到达黄经180°,几乎直射地球赤道,全球各地昼夜几乎等长。诗云:“平分秋色一轮满,长伴云衢千里明。”在古人眼中,似乎是中秋满月将秋色平分。实际上,真正平分秋色的是秋分。
 
  对于南方而言,往往是“热至秋分,冷至春分”。北方一些地区在秋分时节已见初霜,“秋分前后有风霜”,“八月雁门开,雁儿脚下带霜来”,所以古语说“秋分送霜,催衣添装”。
  秋分依然是农事繁忙的时节。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节奏,忙活着不同的作物。古人说,“秋分放大田,寒露一扫光”,“秋分种山岭,寒露种平川”顺应时令的播种,对于麦子的品质特别重要。我们的身体健康, 也与五谷是否应时有很大的关联。

 

秋 分 三 候

 

 

一候雷始收声丨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,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,所以不再打雷了;

二候蛰虫坯户丨众多小虫感知到天气的寒冷,开始在穴口用细土垒一小高堰穴藏起来了;

三候水始涸丨涸是干竭,春夏水长,到秋冬干涸。

  古人认为,行云布雨的龙“春分登天,秋分潜渊”,云和雨在秋分时节是迅速减少的。秋分后给人一种高峻渺远的感觉,能见度通透、明净、干爽。秋毫可以明察,秋水能够望穿,长空万里,云无留痕。所谓秋高气爽,因为温度降下来了,于是气爽;因为云量变得少了,于是秋高。使得即使有云,也大多是灵动的白云,淡远而不沉闷。

 
 

秋 分 习 俗

 

 

祭月 | 秋分曾是传统的“祭月节”。如古有“春祭日,秋祭月”之说。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“祭月节”而来。据考证,最初“祭月节”是定在“秋分”这一天,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,不一定都有圆月。而祭月无月则是大煞风景的。所以,后来就将“祭月节”由“秋分”调至中秋。据史书记载,早在周朝,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、夏至祭地、秋分祭月、冬至祭天的习俗。

吃秋菜|“秋菜”是一种野苋菜,乡人称之为“秋碧蒿”。每逢秋分那天,乡人一起去田野里采摘,多是嫩绿色的。采摘后会与鱼片“滚汤”,名曰“秋汤”。民间相传:“一碗秋汤,平安健康。

放风筝|秋分时节,天朗气清,凉风习习,是放风筝的好时候。这一天,大人们会和小孩一起,放出各式各样的风筝,现代的风筝和古代材质大有不同,造型各异,有会飞的嫦娥、海底的神龙……在秋风里,人们肆意奔跑,一来二去,争相比着谁的风筝放得更高更远。

 

秋 分 养 生

 

 

  秋分时节,气温下降,人的新陈代谢和生理机能处于受抑状态,易导致内分泌功能紊乱,情绪低落,伴随皮肤紧绷、口唇干燥等“秋燥” 症状。克服“悲秋”“秋燥”,生活起居要有规律,保证足够的睡眠,同时注意饮食调养,多食谷物、蔬菜和水果,少食寒凉辛辣刺激之物。另外,适当锻炼,尽可能保持心态平和,以适应秋季收敛之性。

  雪梨是对付秋燥的一种非常好的水果,直接吃或者榨汁都可以。中医认为,梨有生津止渴、止咳化痰、清热降火、养血生肌、润肺去燥等功能,最适宜于季秋食用。但是对于一小部分体质虚寒的人,直接吃雪梨容易产生腹胀、腹泻等问题,可以采用雪梨炖冰糖的方式,去寒取其滋润的效果。

  秋分起,大部分地区进入了凉爽的秋季,昼短夜长越来越明显,昼夜温差逐渐增大,且雨水开始频繁,雨水量一般不会很大,但雨水的到来也会使天气变得寒冷。农谚说“一场秋雨一场寒,十场秋雨好穿棉”,因而要注意保暖,及时添秋衣。夜晚睡眠盖好被子,小心腹部受凉。

  秋天保养要滋阴防燥。在饮食上,可推行“早饭一碗粥、晚饭一碗汤”,饮食结构以清淡为主。百合味甘微苦,性平。有润肺止咳,清心安神等功效,成为秋季食用之上品。秋季食百合的最佳方式是煮粥,可与糯米制成百合粥,加入一点冰糖熬制,不仅清甜可口,还能安神,有助于睡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