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律声明

端午 | 佐丹力159,“中国粥,家之味”

2022-06-03

《端午》
端午临中夏,时清日复长。
盐梅已佐鼎,曲糵且传觞。
——李隆基 唐代
端 午 节
   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到了,端午有着许多的含义,是团圆、是安康、也是吉祥。端午节也叫:龙舟节、端阳节、中天节、木兰节、女儿节等等,与春节、清明节、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。端午节本是上古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、祈福辟邪的节日,后因各种传说,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,也有纪念伍子胥、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,最后形成了独特的、深邃的文化内涵,且具有传承意义的端午佳节。

    浓浓端午节,阵阵粽香飘,悠悠爱国意,深深思乡情。端午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,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,对先贤家国情怀与精魂的追念;也是远在异国他乡的打工人对家乡的思念,对亲人团圆的向往。在这一天不但有“玉粽袭香千舸竞”普天同庆的美好画面,还有佩香囊、拴五彩线、喝雄黄酒等众多的民俗体验。

 
 
 
端午习俗

赛龙舟:赛龙舟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,赛龙舟在南方比较盛行。龙舟船身窄而长,用龙头、龙尾、鳞甲等做装饰物,加上船桨制成龙舟,竞渡时,锣鼓喧天、鞭炮齐鸣,众人齐心划桨,万人喝彩,扣人心弦,场面极为壮观。

品香粽:粽子,又叫做“角黍”、“粽籺”、“筒粽”,是由糯米,粽叶,配以红豆、红枣、豆沙等馅料,制成三角、锥形、或长方形等形状。全国各地制作粽子时,对甜味、咸味的食材搭配各有不同,包粽子的“包”通“保” ,有“保护”“保佑”的寓意,因此在端午当天吃粽子,除了享受美食外,更是百姓对身体安康的祈愿,对于现代人来说,粽子与端午节的文化是紧紧相连,密不可分的。

配香囊:端午节佩香囊,有不怕五虫害之说,还有襟头点缀之意。囊内常会填充一些具有“芳香辟秽”功能的中药,如丁香、白芷、藿香、紫苏、薄荷、艾草等,不但可以提神醒脑、振奋精神、散风驱寒,还可驱虫防蚊,防瘟病。

拴五彩线:中国古代认为红、黄、蓝、白、黑五色是吉祥色。因此,在端午清晨,大人用五色丝线缠绕而成手绳,分别带在孩子的脖颈、手脚腕上,并在端午节后的第一个雨天,把五彩绳剪掉,扔在雨中顺水漂流,这样河水就能将瘟疫、疾病冲走,孩子也能平安健康、吉祥长寿。民谚有云:“三午系彩绳,郎中跑断腿”。

 
悬艾草:民谚说:“清明插柳,端午插艾”。在端午节,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过端午节的重要内容之一。家家都洒扫庭除,以菖蒲、艾条插于门楣,悬于堂中,古人认为艾草的形状就像宝剑一样,有辟邪的作用,所以常把艾草倒着悬挂。

 
 
 
 
端午养生
古人通过内观发现,农历五月时节乃天地交泰、阴阳相争之时,是为毒月。此时阳气已至极盛,百毒、恶暑及阴气开始萌动,瘟疫易起,百虫四处活动,因此在五月我们要及时养生防护,保证身体不受疾病侵害。在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当下,更是要多注意健康。

晚睡早起,以扶阳气:端午期间,外界阳气旺盛,且人体机体阳气也不断外扩,皮肤毛孔也全都张开,寒气也极易入侵,所以一定要注重扶养阳气。《黄帝内经》有言:“夜卧早起,无厌于日”,所以在晚十点半前入睡,早6点起,中午12点午睡,是日常养阳最简单的方法。

动静结合,强身健体:端午天气闷热,人体生理气血运行不顺,毛孔宣泄不畅,体表散热困难,易烦躁忧郁,影响精气神和脏腑的功能健康。所以,要通过活动关节和呼吸吐纳的动静结合方式来保健身心,如太极拳、慢跑、游泳等都能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,在运动之余还可配上一杯花草茶、菊花茶、薄荷叶茶、金盏花来降燥补水。

艾叶熏灸,祛湿驱寒:五月湿气渐重,外热而内寒,身体易出现痰湿。在此时可常用艾灸来抵御寒湿、排毒驱邪、补益人体阳气,预防疾病。有谚语言“家有三年艾,郎中不用来”。

清淡饮食,强胃健脾:端午正值一年阳气最盛之时,此时虽身体燥热,多出汗液,但胃中虚冷,人们食欲也下降,此时应忌食生冷、浓油赤酱,多以清淡爽口食物为宜。可适当吃一些敛阳的酸性食物,如乌梅,酸梅汤、山楂等。还可少食桑葚、西瓜、猕猴桃、香瓜、梨、黄瓜等解暑。日常也可煮一些红豆莲子薏仁粥来吃,红豆搭配大米有健脾养血、利水除湿、消肿解毒的功效,莲子和薏仁可补脾利湿,消暑利尿,每天一碗,不但可享受滑润香甜的粥品,还可以养心生津,全面补充营养,对中老年人尤其有益。

端午,是佳节,是思念,是珍重,更是传承,值此端午佳节之际,佐丹力集团祝愿每个家庭幸福安康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