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律声明

立冬佐丹力159,“中国粥,家之味”

2019-11-08

立冬节气

 
 

   立冬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,也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。每年阳历的11月7日-8日交节,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记载:“立,建始也;冬,终也,万物收藏也”。动物藏身规避寒冷开始冬眠,经过秋收的人们也已将收获收藏入库了。

季节的变换是古人观念中重要的时间节点,很受古人的重视。立冬之后,人们完成了秋收冬储,辛劳的一年可以得到短暂的休息,这是值得纪念的事情,所谓“迎冬”。《礼记》中描述:“立冬之日,天子亲帅三公、九卿、大夫以迎冬于北郊。”在立冬这一天,古代的皇帝也会举行迎冬之礼,古时候不比今天,冬季的严寒是非常难熬的。借着立冬的机会,赈济孤寡,赏赐些厚实的衣服也是官方赈济制度的一部分功能。比如晋崔豹《古今注》记载:“汉文帝以立冬日赐宫侍承恩者及百官披袄子。逐渐发展至今时,人们对立冬也怀有格外的礼敬之心。

 

立冬三候

 
 

一候.水始冰|虽说是初冬,可是北方的水面已经挨不住冻,结起了薄但不坚实的冰;

二候.地始冻|土地开始渐渐凝结寒气冻结;

三候.雉入大水为蜃|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,蜃为大蛤,立冬后,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,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。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。

立冬习俗

 
 

吃饺子 | 秋冬季节之交,“交”子之时吃饺子,意在新旧交替,祈祐来年好运。饺子中间鼓鼓、两端翘,于是有着另外一个名字叫“娇耳”。传闻是医圣张仲景为了驱寒而首先发明了“祛寒娇耳汤”,所以说“立冬不端饺子碗,冻掉耳朵没人管。”身在异乡的游子更要亲手给自己下一碗饺子,拍下照片发给远方的父母,这份安心能让他们暖着心入冬。

贺冬 | 立冬与立春、立夏、立秋合称四立,“立”是建立、开始的意思。作为“四立”之一的重要节气,立冬是我国民间非常重视的季节节点之一。“秋收冬藏”,也是享受丰收、休养生息的季节,通过冬季的休养,期待来年的兴旺吉祥。立冬不仅是冬季的第一个季节,在我国的很多地方也被当做重要的节日来庆祝。

补冬 | 立冬后,就意味着今年的冬季正式来临。草木凋零,蛰虫休眠,万物活动趋向休止。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,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。谚语“立冬补冬,补嘴空”就是最好的比喻。立冬意味着进入寒冷的季节,人们倾向进食可以驱寒的食物。

 

立冬养生

 
 
冬天是天寒地坼,万木凋零,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,人体的阳气也随着自然界的转化而潜藏于内。睡眠是这个季节最好的养生法,古书写:“冬不藏精,春必病温”,养精血并且减少阳气活动的最好方式就是睡眠。人虽没有“冬眠”之说,也要在立冬之后适当延长睡眠时间。现代人常常熬夜“修仙”,在立冬之后更要收敛一些。

立冬之后,出行要预防秋寒之气对脖颈的侵袭,保持脖颈温度,高领毛衣或围巾都是不错的选择。颈部保暖不仅可以避免颈部疲劳,而且可以避免头颈部血管因受寒而收缩,使脑部的血液循环减慢,对高血压病、心血管病、失眠等都有一定的好处。

立冬后,要少食生冷,宜食用一些滋阴潜阳,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。要多吃新鲜蔬菜,避免维生素缺乏。红薯具有补虚乏,健脾胃、强肾阴及暖胃、益肺等功效。柚子具有理气化痰、润肺清肠、补血健脾等功效,是冬季养肺和缓解感冒后咳嗽的良好水果。冬枣维生素C含量惊人,有活维生素丸”之美誉,立冬以后,人们会长期处在室外严寒和室内温暖的交替环境中,容易导致免疫力下降,每日食用3-5颗冬枣,不仅可以补充营养,还可以起到预防感冒的作用。
在饮食养生方面,冬季应少食咸,多吃苦味的食物,肾主咸而心主苦;肾水过亢会使心阳减弱。正如古书《四时调摄笺》所讲,“冬月肾水味咸,恐水克火,故宜养心”。进补也要给肠胃一个循序渐进的适应过程,所以要做好引补,比如食用性质温和的花生红枣等。此外,冬季喝热粥也是养生的好选择。小麦粥可以养心除烦,菠菜粥可以护肝养血,萝卜粥可以消食化痰,红枣粥可以健脾养胃。早晨起床,能喝上一碗醇香的热粥,在这个初冬时节里,让家的温暖伴随身体一整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