寒露佐丹力159,“中国粥,家之味”
寒露节气
■ 寒露,鸿雁南飞,草木凝露。
寒露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,属于秋季的第五个节气。寒露节气后,昼渐短,夜渐长,日照减少,热气慢慢退去,寒气渐生,昼夜的温差较大,晨晚略感丝丝寒意。从气候特点上看,寒露时节,南方秋意渐浓,气爽风凉,少雨干燥;北方广大地区已从深秋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。
华露凝寒,秋夜渐满,古代把露作为天气转凉变冷的表征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说:“九月节,露气寒冷,将凝结也。”意思是寒露气温比白露时更低,地面的晨露冷,快要凝结了。
清画院《十二月月令图》
寒露三候
■ 一候 鸿雁来宾
寒露之日,雁以仲秋先至者为主,季秋后至者为宾。鸿雁在白露节气已经开始南飞了,此时是最后一批,古人称后至者为"宾"。
■ 二候 雀入大水为蛤
《国语》云:“雀入大海为蛤。盖寒风严肃,多入于海。变之为蛤,此飞物化为潜物也。”深秋天寒时,雀鸟都不见了,蛤类大量繁殖,此时正是古人对感知寒风严肃的一种说法。
■ 三候 菊有黄华
华是花的意思,草木皆盛开在阳盛温暖的季节,独有菊花因阴气而开花,其色正应晚秋土旺之时。菊花开在寒露,经霜而不凋。
寒露习俗
■ 赏菊花
农历九月,又称菊月。和大多数春夏盛开的花不同,菊花是反季节的花,越是霜寒露重、天气凉爽,菊花开得越是艳丽。陶渊明的诗中就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。山气日夕佳,飞鸟相与还”,说的就是此时的景色。
■ 饮菊花酒
寒露与重阳节接近,为除秋燥,某些地区有饮“菊花酒”的习俗,这一习俗与登高一起,渐渐移至重阳节。菊花酒是由菊花加糯米、酒曲酿制而成,古称“长寿酒”,其味清凉甜美,有养肝、明目、健脑、延缓衰老等功效。
■ 登高观红叶
寒露前后,宜人的气候十分适合登山,赏红叶。叶子像是喝了醇厚的美酒,万山红遍,层林尽染,如天边红霞,缭绕群山。鲜活饱满的色彩,给这个逐渐萧条的季节平添了许多生机。
■ 采红柿
“立秋核桃白露梨,寒露柿子红了皮。”走在乡间的小路上,会发现满山满坡挂满了火红的柿子,圆润盈实,透着一种喜气,人们称之为“吊红”。刚采下来的柿子味道涩涩的,乡村的人们会把它放在米糠筐里,将涩味去掉,这样的柿子剥皮吃,才味道甜美、滋润可口。
寒露养生
国庆长假余额告急,应及时调整,小心“假期综合症”。
■ 生理方面
因为长假恰逢“寒露”,天气干燥,昼热夜凉,“燥”邪当令,而燥邪最容易伤肺伤胃。加之平时繁忙的我们,终于可以“短暂性放松”,于是忘记平时对自己的约束,熬夜、暴饮暴食。而睡眠规律、饮食规律一旦被打乱,便秘、长痘、油脂分泌过多等问题就会凸显出来,此时也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、无精打采等状况。
■ 心理方面
由于秋季特有的肃杀之气本就容易使人们伤感,此时此刻长达八天的假期即将结束,我们又要从悠闲转入繁忙,工作生活上的烦恼,伴随寒冷秋风,失落的情绪被无限放大。
合理调节,预防“假期综合症”。
寒露之后,昼热夜凉,冷热交替,阴阳之气逐渐转变,阳气渐退,阴气渐盛,所以寒露时节须注意“养收”:保养体内之阴精、收敛体内的阳气。要注意调整睡眠时间,早睡早起,坚持适宜的锻炼,调养肺气,增强机体免疫功能。可选择散步、爬山等运动,不可过度运动。
养生食用温热的食物最相宜!要多吃温热的食物。此时,应多食用芝麻、糯米、粳米、蜂蜜、乳制品等温润性的食物,同时增加大枣、山药等以增强体质;少食辛辣之品,如辣椒、生姜、葱、蒜等易伤人体肺气的辛辣食物。
天寒露重之时,最显人心的温柔,一份温暖早餐,一声暖心问候。
寒露,万物藏热心。迎着深秋,亲人的关爱总会紧随时节的脚步,家人的叮嘱:“天凉了,记得加衣裳”。即使天气再冷,心中始终倍感温暖。
食物赋予更多温暖的内涵,早餐为家人准备一碗五谷粥,百合、红枣、莲子、银杏都是秋季滋补佳品,百合不仅可以养阴润肺,也能止咳降燥,具有良好的营养滋补之功;红枣可以补气补血、提高免疫力,民间常说“日食三颗枣,百岁不显老之说;莲子养心安神,对于易患咳嗽的人来说,可以通过补肾达到润肺的效果;银杏俗称白果,早在宋代就被列为皇家贡品,可以抗衰老,促循环,但切记不宜多食。热气腾腾的热粥不仅能润肺生津,养阴清燥,更让这个寒露,充满家的味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