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佐丹力159,“中国粥,家之味”
清明节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,相传是大禹治水后,人们就用“清明”之语庆贺水患已除,天下太平。此时春暖花开,万物复苏,天清地明,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。起初,清明只是有踏青习俗,后由于清明节与寒食节的日子接近,而寒食节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,渐渐的,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。在全国范围盛行并设假期是在唐宋之后。据资料记载,唐代,由于官吏回乡扫墓,时有耽误职守的事发生,唐玄宗便颁布政令解决假期的问题,后来,踏青及追思的习俗就一直延续至今。
清明时节,祭拜、折柳、戴柳、插柳等习俗寄托了相思,蹴鞠、荡秋千、放风筝等活动,蕴藏着生机,人们祭奠过去,也催护新生。故乡、故人、故事,总会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,跃然于我们的眼前历历在目,而清明给了相思最郑重的仪式感,人们怀念故人,也是追思如歌的岁月,记录成长的足迹,清明这一霎细雨,更能引起人们对家的思念,无论走多远,最眷恋的还是出发的地方。就在当下,多回家看看,多陪陪家人,多出去走走。
清明时节前后是哮喘的高发期,这个时候春暖花开,致敏花粉增多,而且风沙大,可吸入颗粒物增多,引发哮喘。对于花粉过敏的人要特别注意。清明时气候还不稳定,偶尔会有寒潮,特别是北方地区,早晚温差大,风大且干燥,容易影响呼吸系统的防御功能,应注意加减衣物。
清明时节可以多参加一些户外活动,呼吸新鲜空气的同时,锻炼身体。到空气质量好的地方去,此时正是踏青登山的好时节。户外活动时,也应减少在人员密度比较大的地方滞留的时间,注意充分休息。
清明时节饮食方面应多吃水果,多喝水,少吃煎炒油炸食物,少吃油腻热性食物;可选择一些应节气的传统食物,如:青团子、艾粄、暖菇包,既顺应传统,又滋养身体,也可多食用银耳、薏仁、黄芪、山药、桑葚、杏仁等。同时可多食黄豆、燕麦、扁豆、花生等种子食物,可以益肝、除烦、去湿、和胃。推荐在此时做一碗菊花粥,将菊花与银耳、莲子,放在一起炖煮,加入少许冰糖,可去烦热、利五脏、治头晕目眩。菊花清肝明目对眼睛也有较好的保护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