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律声明

立夏 | 佐丹力159,“中国粥,家之味”

2022-05-05

四月清和雨乍晴,南山当户转分明。
更无柳絮因风起,唯有葵花向日倾。

宋.司马光《客中初夏》

 

立夏时节
 
 
    今日立夏,作别春光,斗指东南,维为立夏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“立夏,四月节。立字解见春。夏,假也。物至此时皆假大也”。万物至此皆已长大,故名立夏。古人十分注重“立夏”的礼俗,旧时人们在立夏时举行“迎夏”仪式,表达对丰收的祈求和美好的愿望。 
    在天文学上,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,是夏天的开始。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,炎暑将临,雷雨增多,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。春生、夏长、秋收、冬藏,时至立夏,万物繁茂。由于我国幅员辽阔、南北跨度大,各地自然节律不一。立夏时节,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进入“绿树浓阴夏日长,楼台倒影入池塘”真正意义上的夏季;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有春天的气息。

 
立夏三候
 

一候,蝼蝈鸣:立夏之后的乡间,能听到一种名为“蝼蝈”的褐黑色蛙类高亢的鸣叫声。

二候,蚯蚓生:雨水增多,土地湿润,蚯蚓也开始帮着农民翻松泥土,甚至钻出地面。
三候,王瓜生:土瓜的藤蔓快速地攀爬,用不了多久就枝蔓横斜,绿叶成荫了。

立夏习俗

 
吃蛋:在民间,和春分立蛋相对应,有“立夏吃蛋,石头踩烂”的说法,意思是立夏吃蛋,人就会劲头足。
秤人:立夏吃罢中饭,有秤人的习俗。古诗云:“立夏秤人轻重数,秤悬梁上笑喧闺。”人们挂起一杆大木秤,秤钩悬一根凳子,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。到了现代,秤人更像是为了告诉自己,夏季将至,要控制饮食和体重了。

喝粥:我国古时每年到“立夏”节气,民间传说这天喝立夏粥可保一年平平安安、无病无灾。

吃立夏饭:立夏这一天,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习俗,要变着花样吃各种饭,乌米饭、豌豆糯米饭,主料都是最平常的米饭,但因为加进了各种时令的料,变换出不同的颜色。

 

立夏养生
 
    立夏二字道出了春、夏的分界。立夏之后,万物繁茂,天气转热,此时人们的生理和心理状况都有了变化,常伴有烦躁失眠,疲劳倦怠现象,此均为津液亏损的表现。古语道:养生要“顺四时”,即顺应节气变化,故此时的养生方法应尤为注意。
    立夏穿衣,切勿贪凉:立夏节气,既有春天的余寒,又有夏季的炎热,早晚太冷,中午太热,穿衣成了难题,而且湿气重很容易受寒气侵袭,大家一定要及时增减衣物,切记“别贪凉”,气温多变,大家要看天气穿衣。

    适量运动,循序渐进:建议多做慢节奏的有氧运动。中医认为,“汗”为心之液,汗出过多易伤阳气。随着气温的升高,人们容易出汗,此时要注意不可剧烈运动,过度出汗及运动后要适当饮温水或盐水来补充体液。因此,立夏后人们宜选择散步、慢跑、太极拳、八段锦等慢节奏的有氧运动。

    注意休息,调养得当:立夏过后,阳邪过盛,能消耗人体的能量,人们睡眠减少,更应该注意休息补充能量,有条件的应该适当增加午睡时间,用以弥补夜间睡眠的不足。午睡的时间不宜太长,以30分钟到1小时为宜。即使睡不着也可以闭目养神,缓解眼疲劳。

    春夏养阳,重在养心:立夏之后,天气逐渐转热,饮食宜清淡,应以易消化、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。立夏以后饮食原则是“春夏养阳”,养阳重在养心,养心可多喝牛奶、多吃豆制品等,既能补充营养,又起到强心的作用。平时还可多吃豌豆、笋、蒜苗、黄瓜、冬瓜、番茄、玉米、薏米、赤小豆等食物,增加纤维素、维生素B、C的供给。立夏之季要养心,为安度酷暑做准备,使身体各脏腑功能正常,以达到“正气充足,邪不可干”的境界。立夏时节建议煮上一锅宁心消暑、养胃健脾的山药五谷粥,此粥中的山药,可补脾胃之气、养脾胃之阴;赤小豆有利尿消肿,润肠通便益处;白扁豆有健脾祛湿、和中解暑功用;还有薏苡仁可以利水渗湿,健脾止泻;而糯米也有补中益气,健脾养胃,止虚汗之功效,五种食材熬粥同用,不但满足了身体对营养的需求,也享受到各种杂粮交融在一起的自然谷香。